車主說昨天開還好好的,怎麼今天要開就發不動了。
而且電瓶才剛換不到一年而已,結果觀看了一下電瓶的電解液視窗,整個都變成透明無色。
很明顯,這就是"瞬間消耗大量電流"所造成的。
電瓶本身最大的功用就是提供車輛啟動,接著就是儲存發電機的電量。
但是如果在發電機沒有"供應"電的情況下,消耗電瓶本身的電、且長時間一直持續消耗到電瓶耗盡。
那電解液的視窗就會變成"透明無色"。
通常發生於車輛停妥後,車鑰匙已經抽離且上鎖,而電瓶卻還是不停在供應電。
這就是所謂的"漏電",常遇見的有室內燈未關、大小燈未關、CD唱片盤、音響主機等。
正常的電解液顏色(有藍跟綠、啊,絕無政治色彩)。
雖然小店的電瓶電解液都是"藍色",但絕無政治色彩。
那怕是電瓶已經壽終正寢,在正常充放電的情況下,電解液依舊是"藍色"的哦。
街上儀器檢查後,發現漏電指數果然不小。
怪不得一個晚上,車子就已經發不起來哦。
查漏電就是、、插插拔拔、拔拔插插、然後找到元件,進行處理。
在車輛靜止的狀態下,正常耗電流是0.07A以下都算正常。
早期車輛電子設備較少,耗用電流更低。
以下是漏電的影片、敬請觀賞。
最後造成漏電的是"發電機",當把發電機的B正拆除,耗電量就恢復正常。
接回則繼續大量耗電。
我的一點小聲音
最近花了一點時間,把一些遺失的照片陸陸續續的補回。
早期是在"雅虎的部落格",後來因為雅虎收掉部落格這個單元,因而在痞克邦得以延續。
不過或許是因為當初轉移的問題,這1~2年一些照片似乎都已經不見了。
好在當初有一些"備份,只是要花時間慢慢補上。
當初草創這個部落格的目的,主要是想表達基本的理論、結構。
至少讓店家在為您解釋零件損壞的原因時,而有個基本的概念。
所以我很早就有一個"觀念、理論"的紀錄篇,裡面會有一些深入的描述與講解。
其目的就是希望車主們除了知道花錢更換零件之外,也能從中了解零件的作動原理及其預防。
增加對自己愛車的認知及常識,這也是本部落格當初最早創立的初衷。
未來也會慢慢增加觀念理論的文章,也希望各位有空的話,移步到觀念理論紀錄單元品味一下。
最後感謝各位的蒞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