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一大早車主就來報到了。
主要是因為底盤異音而前來,抓異音是比較費時費工的,所以盡量預約早上,以方便作業。
此次異音來自右後方,避震器已經被更換過2組了,底盤零件也都被件查過,看似無異樣。
所以只好前來小店碰碰運氣。
將車輛頂起來看了一下,關鍵性的"機件"都有被噴過"黃油"(一種查修的方法)。
看樣子似乎是真的有點"棘手"了。
既然如此,只好直接出動"異音大師"來支援吧。
經過幾次的"聽聲判位"之後,初步有了更換對象的零件。
畢竟機器不是萬能,它只能幫忙"放大傳遞",最終還是需要維修者本身的經驗判斷。
就像健康檢查一樣,一堆上下震動波、數據,最終也是由醫生來判斷是否有無問題。
在更換直拉桿後,異音可以說是"大幅度"的降低,只剩偶爾零星小聲音,為此,車主再追加更換彎形拉桿,將整個異音徹底消除。
另外車主有提到,莫約不久前才更換的"怠速馬達",詢問是否有需要"設定"。
因為之前的店家說不用設定,但是,我只能說,小店只要是有清洗、更換、都會進行設定。
首先,我們先看看、未設定前怠速馬達步數吧。
這是未設定開冷氣狀態下的馬達步數。
這是經過電腦設定後,馬達的"步數"。
此外經過車主路試後,反應設定後冷氣作動的轉速比之前更穩定些。
最後感謝車主一早的蒞臨。
小叮嚀:
5000公里保養還是10000公里保養,是很多人的疑惑。
但就我維修的經驗來看,個人覺得按引擎發動小時來計算是最合理的。
同樣是五千公里保養,但是有些引擎很快就開始漏油滲油。
有些漏下來的機油超級黑、又黏稠。
本人的小車是台日產國產車。
6年左右的車齡,里程數約26萬。
使用的機油也是店內的機油而已,至今一點滲油都沒有。
我也是4~5000公里左右更換機油一次。
之前保養過一台里程高達40萬公里的計程車。
也是一點滲漏油都沒有。
詢問一些高里程而沒有滲漏油的車主用車狀況。
主要都是行駛高速公路居多,且很少怠速運轉。
粗估統計這些運轉小時約在150~180小時上下左右。
至少本人的5000公里達成,引擎運轉小時才100小時上下。
當然這沒有經過專業的統計。
只能說勤保養、勤換油、對引擎本身來說還是比較好的。